信心铸就目标 磨难见证成长 ——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
为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势转化为支持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3月9日14:30至16:00,南昌工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社科司的要求,组织全校学生在线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本次大课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主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春光无限好,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艾四林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坚持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全球化时代,几乎每个国家都与其他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眼见本次疫情已经成为罕见的国际公共卫生事件,病毒无国界,其突发性、隐秘性和感染性极强,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唯有通力合作协同防控!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以“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为主题,告诉广大学生,疫情当前,全国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闻令而动,英勇奋战,攻坚克难,迅速有力的举国动员、联防联控的有效措施、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展现出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场狙击战,是一次保卫战,是一场歼灭战,是一场全民战!战疫情、稳发展,群策群力、守望相助,我们需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人类和瘟疫的斗争从未停止,2000多年以来,中国经历过三百多次疫病,中华民族没有在疫情中低头。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炳林以史为鉴、古今互证,阐释什么是“国难兴邦”。在灾难面前,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决策,坚持团结群众,在磨难中共同进步,在危机中发现机遇,淬炼战斗本领,坚定必胜信心!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广大青年要在防控疫情中冷静思考、全面审视、深入总结,以问题、目标为导向,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在疫情大考中淬炼“中国之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完善、更健全,让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秀军从战“疫”出发,讲述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2020年的春节是黯然无光,但也是热血高昂的。在这个春天,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破茧成蝶,淬炼成钢,用那不平凡的身躯,在这场抗疫的战争中,用青春作底色,用奉献显担当。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青年的奉献与担当从来都是蕴藏在骨子里的,薪火相传、代代不绝,在需要他们的时候逆行向前,用行动让青春之火凝成燎原之势。
金戈铁马,披荆斩棘,狂风骤雨,携手共进,通过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促进了全体学生深思防疫见闻,奋燃爱国热情,启发了青年大学生对于时代和责任的思考,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信心与决心。严寒阻挡不了春暖花开,我们必将取得这场战“疫”最后的胜利!(文/黄洁 责任编辑/李文舒 审核/常顶前)
上一页:“我的本科在这里”——专升本在校生眼中的南昌工学院 |
下一页:人居环境学院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班会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