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
红色基因传承:多维研学 厚植爱国情怀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教育学院学生党支部携手龙兴街道璜源山社区,组织20名师生党员与10组社区家庭,共同前往方志敏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理论宣讲 + 实践研学”融合式的主题党日活动。
活动筹备:创新育人机制 精心打磨课程
活动筹备阶段,支部依托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创新构建了“三备三讲”育人机制:通过理论学习备足精神内涵,集体试讲优化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提升互动技巧。在此基础上,精心研发了《可爱的中国》主题微课4讲,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现场:沉浸式研学 感悟红色精神
在方志敏烈士陵园,由学前教育专业杨风琴、戴海燕等6名学生组成的“红色园丁”宣讲团,运用生动的儿童化语言,为青少年解读场馆内陈列文物背后的精神密码,带领他们在“实物、实景、实情”中感悟“信仰三问”。宣讲团成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让红色故事更加鲜活,也让青少年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受触动。
庄重仪式:强化情感共鸣 传承红色基因
在庄严肃穆的方志敏烈士雕像前,全体人员通过敬献鲜花、集体默哀、重温入党誓词等一系列仪式,进一步强化了情感共鸣,深刻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现场,大学生还引导少先队员完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画作,这些画作将被汇编成红色绘本,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成果之一,留存红色记忆。
校社协同:构建长效机制 深化合作育人
璜源山社区家长代表在活动反馈中表示:“这种大学生带小学生、专业赋能实践的模式,让红色教育既有深度又有温度。”本次活动负责人强调,此次联动是构建“大思政课”实践共同体的重要探索。未来,双方将持续完善“四联机制”(组织联建、课程联研、活动联办、资源联享),通过建立社区教育实践基地、开发红色研学路线等举措,推动校社合作从活动型向制度型深化,打造长效机制,构建良好的实践生态。(图文/姚超强 马琼 黄俞静;审核/聂宗省)
上一页:经济与管理学院召开2025年平安建设工作部署会 |
下一页:体育与健康学院召开“深入青年心,引领青年行”书记面对面座谈会 |